欢迎访问祺信科技官网!
专注模块化超净间
一站式解决方案
news
新闻资讯
当前位置:
返回

如何避免微生物进入净化洁净室?

  • 文章出处:Admin
  • 阅读量:11
  • 发表时间:2025-09-08 11:13:32
在生物医疗、药品生产、食品加工等领域,净化洁净室的核心任务不仅是控制粉尘,更要严防微生物(如霉菌、大肠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)侵入 —— 这些活性污染物可能导致药品变质、食品腐败,甚至引发用药安全、感染等严重问题。想要筑牢微生物 “防护墙”,需从空气净化、环境调控、人员物料管理等多维度构建系统方案,具体可通过以下 5 大关键策略实现:

生物洁净室

空气是微生物扩散的重要载体,生物医疗洁净室需通过 “过滤 + 气流控制” 双重手段,切断空气传播渠道:

  • 多级过滤拦截微生物:配备 “初效 + 中效 + 高效 / 超高效过滤器(HEPA/ULPA)” 三级净化系统,其中高效过滤器对≥0.3μm 微粒的过滤效率达 99.97% 以上,可有效拦截空气中的细菌、真菌孢子;若涉及高风险场景(如生物安全实验室、无菌药品生产),还需在关键工艺区(如无菌灌装间)增设终端过滤器,确保进入室内的空气 “无微生物污染”。
  • 用压差控制污染物流向:根据场景需求设定微正压或负压:药品生产洁净室(如口服固体制剂车间)需保持微正压,防止外界含菌空气倒灌;生物安全实验室、感染性样品处理间则需维持负压,避免室内微生物外泄污染环境。通过合理的压差梯度(相邻区域压差≥5Pa),引导空气定向流动,减少微生物交叉传播风险。
  • 靠气流稀释带走污染物:采用单向流(如垂直层流)或非单向流设计,通过洁净空气的 “活塞效应” 或 “循环稀释”,将人员活动、设备运行产生的微生物(如皮屑携带的细菌)快速排至室外,避免在室内积聚。

微生物的繁殖依赖适宜的温湿度,生物医疗洁净室需通过精准调控环境参数,从源头抑制微生物活性:
  • 温度控制:多数致病微生物(如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)在 20-30℃环境中繁殖最快,因此洁净室温度需控制在 18-24℃(药品 GMP 车间常用范围),通过稳定的温度环境减缓微生物代谢速度,降低繁殖效率。
  • 湿度控制:相对湿度过高(>65%)易导致墙面、设备表面结露,为霉菌、酵母菌提供滋生条件;湿度过低(<30%)则可能产生静电,吸附含菌微粒。通常需将湿度控制在 40%-60%,既避免微生物滋生,又保障生产与实验正常进行(如药品粉末分装时,适宜湿度可防止粉末吸潮结块)。

人员和物料是生物医疗洁净室微生物污染的 “最大载体”—— 人体皮屑、衣物纤维携带的细菌,物料外包装附着的霉菌,都可能随进入过程侵入洁净区,需通过标准化流程严格管控:
  • 人员净化:从 “更衣到风淋” 全流程消毒:人员进入前需经过 “脱外衣→换洁净服→洗手消毒→风淋” 四步流程:洁净服需覆盖全身(包括头发、面部、手部,必要时戴无菌手套),且定期灭菌;风淋室通过高速气流(风速≥25m/s)吹除衣物表面的含菌粉尘;洗手需用医用消毒液(如 75% 乙醇、含氯消毒剂),杀灭手部携带的致病菌。同时需加强人员培训,规范洁净室内动作(如避免快速走动、不随意触摸设备内壁),减少微生物脱落与扩散。
  • 物料净化:从 “入区到传递” 全环节消毒:物料(如药品原料、实验试剂、包装材料)需通过传递窗或货淋室进入洁净区:外包装在缓冲区拆除并消毒(可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剂擦拭);易受微生物污染的物料(如无菌辅料)需经灭菌处理(如湿热灭菌、辐照灭菌)后再传入;传递窗需配备互锁装置,避免两侧门同时开启导致含菌空气流通。

生物医疗洁净室的微生物控制需 “防患于未然”,智能监控系统可实现风险实时感知与及时干预:
  • 多参数实时监测:在洁净室内关键区域(如无菌操作区、物料暂存区)安装微生物采样器、温湿度传感器、压差表,实时监测空气中的浮游菌浓度、环境温湿度及压差变化 —— 一旦浮游菌浓度超标(如药品无菌车间要求≤10 个 /m³)或压差异常,系统立即发出报警,提醒运维人员排查问题(如过滤器泄漏、门未关严)。
  • 数据追溯与分析:监控数据自动存储并生成报表,便于追溯微生物污染源头(如某时段浮游菌超标是否与人员进入频次相关),同时为后续洁净室维护(如调整消毒周期、更换过滤器)提供数据支撑,确保微生物控制持续合规。

微生物控制不是 “一次性工程”,需通过定期清洁、消毒与设备维护,避免防护漏洞:
  • 日常清洁消毒:每日用医用级消毒剂(如过氧乙酸、过氧化氢溶液)擦拭地面、墙面、设备表面,重点清洁角落、缝隙等易积菌区域;每周对空气净化系统的回风滤网、传递窗进行消毒,每月对洁净服、手套等防护用品进行集中灭菌(如高压蒸汽灭菌)。
  • 设备定期维护:按周期检查空气过滤器(初效过滤器 1-2 个月更换,中效过滤器 3-6 个月更换,高效过滤器 1-2 年更换),通过压差监测判断过滤器是否堵塞或泄漏;定期校准温湿度控制系统、压差传感器,确保设备运行精度 —— 若过滤器破损未及时更换,外界含菌空气可能直接进入洁净室,导致微生物污染。

生物医疗净化洁净室的微生物防护,没有 “单一解决方案”,需空气净化、环境调控、人员物料管理、智能监控、定期维护 5 大策略协同发力。只有每个环节都严格执行标准,才能形成 “从源头阻断、过程管控到后期维护” 的全链条防护,为药品生产、生物实验提供安全、无菌的环境,保障产品质量与人员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