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祺信科技官网!
专注模块化超净间
一站式解决方案
news
新闻资讯
当前位置:
返回

什么是洁净室换气次数

  • 文章出处:Admin
  • 阅读量:15
  • 发表时间:2025-07-16 13:16:41
洁净室的换气次数是衡量其空气净化能力的核心参数之一,指单位时间内洁净室内空气被洁净空气置换的次数(单位:次 / 小时),其核心作用是通过持续送入洁净空气,稀释并排出室内污染物(微粒、微生物等),以维持规定的洁净级别。


洁净室


一、核心计算方法

换气次数的计算公式为:
换气次数(次 / 小时)= 送风量(m³/h)÷ 洁净室体积(m³)

其中,送风量需结合洁净级别、室内产尘量、温湿度负荷等因素综合计算确定。


二、不同洁净级别对应的换气次数(参考标准)

洁净室的级别通常依据国际标准(如 ISO 14644-1)或行业规范(如 GMP)划分,不同级别对应的换气次数差异显著:

1. ISO 14644-1 国际标准(ISO 1-9 级)

ISO 标准将洁净室按空气中悬浮粒子浓度分为 9 级(ISO 1 级最高,ISO 9 级最低),其中:

  • ISO 1-4 级:需采用单向流(层流)设计,以 “气流速度” 为核心指标(而非换气次数),如 ISO 4 级单向流风速通常≥0.45 m/s。
  • ISO 5 级:可采用单向流(风速 0.25-0.5 m/s)或高换气次数的非单向流(乱流),非单向流时换气次数一般≥100 次 / 小时。
  • ISO 6 级:非单向流设计,换气次数通常为 30-60 次 / 小时。
  • ISO 7 级:非单向流设计,换气次数通常为 20-30 次 / 小时。
  • ISO 8 级:非单向流设计,换气次数通常为 10-20 次 / 小时。
  • ISO 9 级:非单向流设计,换气次数通常为 5-10 次 / 小时。

2. GMP 标准(医药行业,A/B/C/D 级)

中国 GMP(2010 年版)及欧盟 GMP 将洁净区划分为 A、B、C、D 四个级别(A 级最高),主要用于制药、生物制品等领域:

  • A 级、B 级:以单向流 “气流速度” 为核心指标(适用于高风险操作区,如无菌制剂灌装):
    • A 级(动态):风速要求 0.36-0.54 m/s;
    • B 级(静态):可采用非单向流,换气次数通常≥60 次 / 小时(动态需结合单向流设计)。
  • C 级:非单向流设计,换气次数通常为 40-60 次 / 小时(静态),动态可能更高。
  • D 级:非单向流设计,换气次数通常为 20-40 次 / 小时(静态)。

3. 国内规范参考(GB 50073-2013《洁净厂房设计规范》)

针对电子、精密制造等行业,规范建议:

  • 100 级(对应 ISO 5 级):单向流风速 0.25-0.5 m/s;
  • 1000 级(ISO 6 级):换气次数≥50 次 / 小时;
  • 10000 级(ISO 7 级):换气次数≥25 次 / 小时;
  • 100000 级(ISO 8 级):换气次数≥15 次 / 小时。


三、影响换气次数的关键因素

实际设计中,换气次数需结合具体场景调整,核心影响因素包括:

  1. 室内污染源:人员密度高、设备产尘量大(如切割、焊接)时,需增加换气次数(如多 30%-50%)。
  2. 压力控制:洁净室需维持正压(防止外界污染侵入),正压值越高(如 5-10 Pa),送风量需相应增加,间接提高换气次数。
  3. 温湿度要求:若存在较大热湿负荷(如精密设备散热、人员散热),需通过增加换气次数调节温湿度。
  4. 行业特殊性:医药行业对微生物控制更严格(需结合消毒措施),电子行业对微粒尺寸(如 0.1μm)要求更高,可能需提高换气次数。


总结

换气次数的设定需严格遵循行业标准(如 ISO、GMP、GB 50073),并结合洁净室用途、污染源、运行状态(静态 / 动态)等实际情况,由专业人员计算确定。核心目标是在满足洁净度要求的前提下,兼顾能耗与运行稳定性。